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,上半年規模以上黑色冶金冶煉壓延業實現利潤同比減少56.5%而同期中鋼協統計的大中型鋼鐵企業利潤減少90%以上。可見大中型企業效益不如中小企業。中國鋼鐵行業缺少市場精神 有人講鋼鐵行業已是夕陽產業,個人認為中國鋼鐵產業還有較大的發展空間,鋼鐵企業虧損是企業不適應市場化競爭的結果,流體鋼管源于改革不徹底。目前我國鋼鐵行業發展困境,行業扭曲發展結果。其中,外因是以投資拉動經濟增長模式下,經濟大幅動搖影響行業穩定發展,導致產能無限制擴張;內因在于鋼廠的國有企業身份,缺乏動力,效率低下,企業無法適應充分競爭的鋼材市場。所以,中國鋼鐵行業發展,國有鋼廠改革仍任重道遠。首先需要轉變政府思路。流體鋼管自2009年以來,國有鋼廠跑馬圈地,各地企業規模迅速擴張,與地方政府的支持有關。結果是鋼鐵企業忽視市場,盲目擴大建設,很多項目注定從投產就開始虧錢,經濟效益低下。
其實,國有企業的資本來源于國家,來源于國民財富積累,其使用應本著對國民負責態度。現在各級國資委應該公開對國有企業投資項目進行評價,對企業具體項目的投資效益做長期評估,對決策者及執行者進行績效考核,做到有獎有罰。這樣,才干杜絕在各地政府GDP政績觀指引下,鋼廠高層管理者用擴大投資和流體鋼管生產的方式來謀求短期業績,防止國有鋼廠經營短期化行為。其次仍要堅持政企分開。中國,政企分開從上個世紀八、九十年代開始,雖然近些年來已經少有人提及,但國有企業經營的高層管理人員,仍需去掉“政府領導”痕跡,做到從商不從政。政府官員選拔考慮,要防止從國企高管直接到政府領導,防止以企業經營業績作為從政資本的跳板。此外,流體鋼管要鼓勵民營經濟進入鋼鐵行業。各級政府調控的壓力下,鋼鐵行業同樣存在著中國特有的玻璃門現象”民營資本在投資領域存在著與國營企業不平等的資本準入門檻。民營鋼廠面臨著政策上的發展困局,鋼鐵行業呈現了一些難以理解的現象。
比方2017年末,國內河北地區一家大型鋼廠所謂“漸進長沙無縫鋼管式股權融合”重組模式,不花一分錢,流體鋼管用自己的商譽、管理、購銷渠道等資源換取民營鋼企10%股權。但所謂的重組已經過去一年半時間,民營企業依舊獨立運營,組而不合,耐人尋味。民營鋼廠以生產利息低、經營機制靈活取勝。即便鋼鐵行業虧損的上半年,中小鋼廠依然表示出旺盛的生命力:上半年全國共生產粗鋼3.57億噸,同比增長1.8%同期中鋼協會員企業粗鋼產長沙無縫鋼管量同比下降0.1%同比減產31萬噸。中小鋼廠支撐了國鋼鐵產量增長。規模經濟獨在中國鋼鐵行業失靈,由大型鋼企多為國企所決定,國有鋼鐵行業效益低下,應該放寬約束,發展民營企業。鋼鐵行業發展,需要穩定的臨時政策,需要公平的市場環境,流體鋼管以降低政策調控對長沙無縫鋼管鋼鐵企業發展的制約。